樂誠勞資顧問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企業勞務規劃
    • 團體保險規劃
    • 保險留才計畫
    • 預約到府諮詢
  • 實用勞資議題
    • 勞動檢查
    • 一例一休
    • 職業災害
    • 勞資時事
  • 下載專區
  • 聯絡我們

2/17/2017

【勞動檢查】老闆,我的特休您給對了嗎?常見的錯誤給假方式有哪些?

評論

Read Now
 
圖片
(本文為105.12.06勞基法修正前所撰寫之文章)
勞工於事業單位服務滿一定年限後,即可享有特別休假之請求權,這是許多受僱者均了解之權益;然而,有時雇主為了方便計算與統一管理,往往會在法令的規範外,自訂給假方式與標準。究竟勞工特別休假之天數該如何計算才能符合法令規範呢?

法定的特別休假權利
根據勞基法第38條之規定,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每年應依左列規定給予特別休假:
一、一年以上三年未滿者七日。
二、三年以上五年未滿者十日。
三、五年以上十年未滿者十四日。
四、十年以上者,每一年加給一日,加至三十日為止。
可以按比例核給員工特別休假嗎?
由於多數公司之行事曆均採行曆年制,因此,在核給員工之特別休假時,往往會出現依比例核給之方式,例如:A員工於99年7月1日到職,100年6月30日即到職滿一年,依法可取得7天的特別休假權利,但公司卻規定100年6月30至12月31日這段期間,A員工可以申請之特別休假日數依比例計算為3.5天;乍聽之下似乎有理,然而,這樣的方式究竟合法與否?行政院勞工委員會77年6月28日台勞動二字第13408號函指出,事業單位於排定該年度之特別休假時,可依勞工自享有特別休假之日起至年度終結止,按其期間之比例排定特別休假。
從此函釋觀之,似有可行之意,但若再次探究勞基法第38條之法條字義,不難推知勞工只要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即可取得完整日數之特別休假請求權,故雇主並無強制要求勞工需接受比例給假之權利。因此,上述解釋函令所陳之內容,應是以在勞資雙方合意之前提下,雇主若依比例核給特別休假,應無不可;並非指雇主可單方面限制勞工接受比例給假。

勞基法第38條中「每年」之定義為何?
按勞基法第38條規定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每年應依該條之規定給予特別休假,條文中所稱「每年」,在勞基法以及其施行細則當中均未有進一步之規範,但從過往的函釋與法院判決之中可知,所謂「每年」似非指「1月1日至12月31日」,而係指自受僱日起算滿一年之次一年度,相關函釋與判決如下:
一、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7年1月13日台勞動二字第000711號函:
依勞動基準法第38條規定,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一定期間者,得依規定給予特別休假,係指自受僱日起算。台端如係85年10月31日到職,依規定自86年10月31起,即取得7日特別休假請求權,至於特別休假日期依同法施行細則第24條規定,應由勞雇雙方協商排定之。
二、 台灣高雄地方法院88年度勞訴更字第1號判決:
按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繼續工作滿十年以上者,每一年加給一日之特別休假,加至30日為止;且特別休假因年度終結或終止契約而未休者,其應休未休之日數,雇主應發給工資,勞動基準法第38條及同法施行細則弟24條第3款固定有明文。惟勞動基準法第38條所稱之「每年」,係指繼續滿一定期間(一年或一年之整倍數年)後之次一年度而言。
三、 台灣高等法院90年度勞上字第57號判決:
又按勞動基準法第38條規定:「勞工在同一雇主或事業單位,......。」,可知法律賦予勞工特別休假權,係以勞工前一年度之工作年資,為下一年度特別休假的條件,且所稱「每年」,應指滿一定期間(一年或一年之整倍數年)後之次一年度而言。
​

常見的錯誤給假方式
圖片
圖片
以上圖為例,其中錯誤給假方式包括下列幾種情形:
一、 勞工於99年7月1日到職,雇主為切齊曆年制,以100年1月1日作為計算特休年資之第一年,故須至101年開始才得享有7天的特別休假;在此情形下,若以102年年底來進行結算,雇主最多僅核給了14天的特休,但勞工依法最多可以請求24天的特別休假。
二、 若勞資雙方約定以比例方式計算特別休假,當我們一樣於102年年底來進行結算,雇主最多核給19天之特別休假,距離勞工可以申請之最大天數24天而言,其實還是存在5天的落差。
三、 延續上述兩點,若勞工在A時點自請離職並請求雇主給予應休未休之特別休假時,以第一種計算特休之方式,勞工可再請求10天的特別休假,或轉換成應休未休工資;若為第二種方式,則可再請求5天之特別休假。當勞工離職當下提出該項請求時,雇主不得拒絕;但若勞工於離職前均未主動提出特別休假之請求者,則視其自動放棄該權利。
四、 綜合上述,若事業單位不願以勞工之實際到職日做為計算特別休假之基準點,而傾向以切齊曆年制之方式來核給的話,建議採取「提前先給」的方式,如此一來,將可解決前述提及的特休核給不足之問題。但「提前先給」畢竟屬於優於法令之給假方式,事業單位是否願意採行,就只能仰賴企業主的考量與抉擇了。
用Line分享給好友
好友人數
我想了解樂誠勞資顧問的各項服務;請點選以下連結,將有專人與您聯絡:
《勞資顧問服務說明》
在這用人唯才的年代,該怎麼做才能留住優秀的人才呢?點選以下連結,將有專人與您聯絡:
《留才計畫專區》
大部分企業都會規劃團體保險,但您清楚現有團保規劃是否能有效解決職災問題嗎?點選以下連結,獲得團保規劃之專業訊息
《團體保險規劃專區》
您公司的工時制度、加班費、薪資結構、人事規章需要專人提供諮詢服務嗎?連結以下網址,與勞資顧問預約面談。
《勞資顧問與企業主有約》
您有其他勞動法令問題需要解答嗎?連結以下網址,獲得線上回覆
《勞動法令諮詢專區》

Share

評論
Details

    月份年

    二月 2021
    十一月 2020
    四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8
    十月 2018
    九月 2018
    四月 2018
    三月 2018
    十二月 2017
    八月 2017
    七月 2017
    六月 2017
    四月 2017
    三月 2017
    二月 2017

    類別

    全部
    勞動事件法
    勞動事件法
    勞動檢查
    勞工保險
    職業災害
    錄取
    錄取通知

服務項目:
勞務問題診斷、勞動契約審核、工作規則撰寫、薪資結構調整
人事規章制定、勞資爭議調整、勞檢意見陳述、常年勞資顧問


Hours

M-F: 9am - 21pm

Telephone

0968-528686

Email

lecheng65@gmail.com
Creative Commons使用的相片來自 kleuske, amslerPIX, Everyone Sinks Starco (using album)
  • 關於我們
  • 服務項目
    • 企業勞務規劃
    • 團體保險規劃
    • 保險留才計畫
    • 預約到府諮詢
  • 實用勞資議題
    • 勞動檢查
    • 一例一休
    • 職業災害
    • 勞資時事
  • 下載專區
  • 聯絡我們